一品楼免费论坛,唐人阁论坛2025,楼凤阁万花楼论坛,一品楼凤qm论坛

有一种担当叫“橙心”守护
发表时间:2025-07-01     来源:南昌文明网

  在湾里管理局蜿蜒的盘山公路上,有一群“橙色守护者”。他们身着标志性的橙色工装,无论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始终如坚韧的路标般坚守在公路养护一线。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位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定海神针”的人物——55岁的邓四根。37年来,他以年均超4000公里的巡查里程,用双脚丈量山路,用双手守护通途,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坚守篇章。

  接过父亲接力棒:一场跨越37年的护路传承 

  6月24日上午,铅云低垂的乌井路上,一抹橙色身影正俯身疾动。记者转过山道拐角时,身高1.85米的邓四根手持镰刀,刀刃以30度角贴着地面快速划动,齐腰高的杂草成片倒下?!叭ツ晏婀?5公里路段启动建设,我和同事转战到11公里长的乌井路。每天早上7点准时出现在路上,赶在车流量增大前排除隐患,一忙就是9到10个小时?!彼逼鹧嗔巳嘟┯驳募绨?,古铜色的脸上沁满汗珠。

  受连日强降雨影响,不远处山体突然传来“簌簌”声响。一块大石头裹挟着泥土翻滚而下,砸在路中央,瞬时裂成数块。邓四根扔下镰刀,箭步冲上前,抱起碎石移至路边,又迅速用铁锹清扫散落泥土。处理完落石,他又走向堵塞的排水沟。腐烂的树叶和淤泥将排水口堵住,他二话不说,直接徒手清理?!吧教寤鹿鱿吕吹氖返玫谝皇奔淝遄?;路边杂草长得快,要及时割除、打药;排水沟堵了马上疏通;路上掉了树枝,得扫得干干净净;要是发现路面凹陷,立刻摆上安全路障,再联系补坑。每天来回排查路上的安全隐患,容不得半点马虎?!彼槐咔謇恚槐呦蚣钦呓馐妥湃粘9ぷ鞯囊?。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这份工作,邓四根眼神变得柔和,声音也不自觉地放轻:“我是湾里牛岭村人,打记事起就跟着父亲在太珂公路上巡查。那时候父亲扛着锄头去填坑,我就背着其他工具在后面辅助?!笔芨盖子跋?,1989年,19岁的他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公路养护的接力棒,成为湾里管理局景区道路监测中心的一名养护工?!澳鞘辈耪嬲靼祝獠唤鍪且环莨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p>

  徒步丈量泥巴路:一名养护工的青春修行 

  “以前的太珂公路,15公里全是泥巴路,蜿蜒曲折,路况复杂,养护难度极大?!钡怂母匾涞?。寒来暑往,无论烈日当空,还是寒风刺骨,山路上总能看见他背着工具徒步巡查的身影,带着简单的工具,仔细检查每一处路面,及时填补坑洼、排除隐患?!澳鞘焙蛎挥械缍?,全靠两条腿走,一天下来,脚上全是水泡。但当时就觉得路在哪,我的责任就在哪?!钡怂母寡?。

  2004年,太珂公路完成硬化改造。邓四根神色认真地说:“水泥路修好了,大伙出行方便了,可养护一点不能松懈?!彼紫律碜樱缸怕访嫔弦坏懒逊焖担骸翱杀鹦】凑獾婪?,就跟人身上的伤口似的,雨水渗进去,时间长了,路基就坏了。以前靠两条腿走,现在有了电动车,巡查效率高些,但每一处细节都不能放过?!?/p>

  2020年7月的一场特大暴雨,让邓四根记忆犹新?!澳浅∮晗碌煤艽螅访?、桥涵被冲毁,多条主要公路一度中断?!彼遄琶纪罚锲林?,“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尽快把路抢通。”他加班加点,24小时不间断清理路障,累了就在路边稍作休息,饿了就啃口干粮。经过连续奋战,他和同事们终于以最快速度恢复了公路畅通,保障了山区百姓的出行安全。“干了这么多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早习惯了。”邓四根笑着说,“同事们总说我是活地图,对路况熟悉,其实就是走得多了,哪儿容易积水、哪儿需要特别留意,心里自然有数?!?/p>

  授技带徒守山路:一番推车几趟送学显温暖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得让更多人扛起护路的担子?!钡怂母﹃攀种械奶滤档馈6嗄昀?,他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总结成一套适合本地的公路养管、维修“土办法”:比如雨季来临前,提前用沙袋加固易滑坡路段;在容易积水的低洼处,用草木灰做上醒目标记。他还通过“师徒结对”模式,将这些实践经验传授给新一代养护工。

  如今,这些凝结着实践智慧的养护秘籍已经成功传承下去,打造出一支人人是骨干、人人能处理的高素质养护队伍。邓四根的徒弟邓永辉说:“师傅不仅教了我们技术,更教了我们责任和担当?!碧秸饣埃怂母牢康匦α耍骸跋衷诘哪昵崛搜У每?,看到他们成长,觉得这些年的付出都值了?!?/p>

  记者注意到,在邓四根的电动车上,放着守护山路的必备工具,也承载着他乐于助人的温暖善意。去年夏天,一名外地司机车辆深陷水沟,进退两难。邓四根巡查时发现后,立刻停下电动车,用随车携带的撬棍,再垫着石头充当支点,顶着烈日忙活半小时才将车推出来。司机感激不已,非要塞钱给他,他却摆摆手:“这是我该做的,出门在外都不容易。”还有一次汛期,公交车被塌方的石头阻拦,车上载着要去上学的孩子,他二话不说,骑上电动车返回多趟,将孩子们安全送到学校。孩子们一句“谢谢叔叔”,让他倍感温暖。

  路平了心就安了:一句誓言37年初心未改 

  正午12点,细雨如丝。乌井路浸润在雨幕中,泛着青灰色的光泽,宛如一条湿润的绸带蜿蜒于山峦之间。记者返程时,邓四根正俯身于路边草丛,手持工具利落割除杂草。叶片上的雨水不断滑落,打湿了他的裤脚,可他的双手仍在绿植间快速翻动,专注地清理着影响道路环境的枝蔓。

  “路平了,心就安了。只要我还走得动,就会一直守下去?!彼四成系挠晁?,声音混着雨声渐渐消散在山间。这句话,他念叨了37年,也用双脚丈量了37年。年均超4000公里的巡查,让他的手掌布满沟壑,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泥土。从19岁扛着铁锹步行巡路,到55岁带着新式养护工具奔波,他的装备在变,容颜在变,唯一不变的,是那份风雨无阻的坚守。

  雨势渐急,豆大的雨点砸在泛着水光的路面上。邓四根的身影在雨中时隐时现,最终与潮湿的山色融为一体??盏吹纳焦壤?,唯有雨水敲打路面的滴答声,和着远处山溪奔涌的回响,诉说着一名养护工用半生光阴诠释的“铺路石”精神——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日复一日准时出现在山路上,清理碎石、修补坑洼、疏通沟渠,像一块朴实无华的铺路石,默默守护着山里人的出行路,让这条承载着希望的山路始终平坦安心。

  【记者手记】 

  每一道车辙,都是“铺路石”精神的生动注脚

  跟随邓四根在乌井路采访的几个小时,让记者感受到了“坚守”二字沉甸甸的份量。山间天气多变,他始终专注于路况巡查,排除各种隐患??醋耪馕?5岁公路养护工的身影,记者意识到,从青春年少到双鬓染霜,他丈量的不仅是山路里程,更是一名基层工作者对责任最朴素、最深刻的诠释。

  “老邓就像山路上的‘活标尺’,37年丈量出的不仅是里程,更是人心。”湾里管理局景区道路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的话,揭开了这份坚持更深层的意义,“他是个既勤劳又充满智慧的人,自创的养护土办法,至今仍是团队的实用宝典。经他手把手带出的多名徒弟,如今都是各路段的技术骨干?!?/p>

  采访结束时,乌井路笼罩在雨雾里。望着邓四根渐行渐远的橙色身影,记者忽然明白,37年的坚守从不是孤勇者的独白。当他笑着说出“路平了,心就安了”这句朴素的话语背后,是13000多个风雨无阻的日夜,是父子间责任的接力传承,也是一个普通人用半辈子时光,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的非凡篇章。蜿蜒山路上的每一道车辙,安全驶过的每一声鸣笛,都是“铺路石”精神的生动注脚。

 ?。ê楣坌挛偶钦?nbsp;万清云)

责任编辑:熊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