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云谱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专项行动,聚焦婚丧领域改革,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落到实处,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改善了社会风气。
近日,徐家坊街道楞上村村民李梓然正在筹备结婚事宜,面对人生大事,他没有为了面子,到处找酒店订豪华宴席,而是来到村里的移风易俗示范点,和村里红白理事会“话事人”商量在此办酒席的事宜。
上下两层几百平方米的楞上村移风易俗示范点,如今成为村里年轻人集中办婚礼的新场所。虽然没有奢华的舞台布置,但是红地毯的喜庆、花篮的鲜艳,一点也不缺温馨热闹的氛围。最为重要的是,这里有浓浓的乡情味,面对村里“大侄儿”的婚礼,邻里乡亲都可以来搭把手,搬桌椅板凳、采购瓜子花生喜糖、一同准备餐食,灶火一开,一幅乡村喜庆的画面令人动容。
“食材都是自己买的,请了村里的大厨和亲戚朋友来帮忙,这样的新风尚,大家接受度都很高,没有了攀比之风。”李梓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场地免费,租借桌椅板凳一套只需15元,没有了复杂的仪式,很多费用都省下来。
“我很喜欢这种文明简约但很有意义的婚礼,嫁人不能只考虑表面风光,要考虑日子该怎么过,我相信这样没有压力的婚礼会让我们两口子‘轻装上阵’,日子越过越好!”李梓然的妻子熊若玲非常支持婚事新办。
“以前,结婚流水席要摆上三天三夜,在村里搭个喜棚都是一万元起?!苯昀矗闵洗搴彀桌硎禄岢稍崩詈烀枚嘉髯?,在家长里短中推动移风易俗,“现在迎亲反对租用豪华轿车,迎亲车辆、婚宴宴席尽量缩减,只办亲友宴,不办全村宴,不收礼金?!本萘私猓謇锖彀资铝鞒逃稍吹?1项转化为现在的3—5项,平均办理红事支出较以前降低了70%。
除了李梓然,村里处处能看见践行新时代文明风尚的身影。郑国军是村里能人,面对母亲的离世,他没有大操大办,而是遵循母亲遗愿,不办酒席、不搞仪式、不收礼金,一切从简,只是和最亲的兄弟姐妹缅怀母亲。新人小樊小陈曾因彩礼问题争执不下,在村里“母舅帮忙团”的协调下,双方互相体谅顺利结婚……
婚丧事全部量化,将攀比性消费转化为互助能见度,文明礼仪蔚然成风,青云谱区坚持以“清单模式”细化移风易俗工作任务,91个社区(村)将婚丧礼俗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推出积分奖励+“红黑榜”模式,让移风易俗从“村里事”变成居民“自己事”。(洪观新闻记者 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