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清晨,承载着南昌地理溯源、文化传承与城市精神的新地标——城市原点在八一广场正式揭幕。这座直径2.7米的青铜雕塑,不仅精准标记了城市的地理核心,更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与精妙绝伦的设计,成为南昌又一璀璨的文化名片,记者于近日深入采访了承担该项目设计与施工牵头任务的单位,为市民揭秘这一城市符号从蓝图变为现实的匠心历程。
展现南昌多重维度
据设计团队介绍,城市原点铜雕采用正圆形制,以三个清晰的圈层结构,系统性地展现了南昌的多重维度。
最核心的内圈是设计的灵魂所在——主题浮雕。设计者创造性地提取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与意境,在有限的圆形空间内,生动刻画了南昌“近揽梅岭、中观鄱阳、远眺庐山”的壮阔地理格局。中圈则聚焦城市文脉,明确镌刻了“公元前二二年西汉大将灌婴奉刘邦旨意于南昌筑城”这一奠定南昌建城史的重要史实。外圈承担了指明方位的实用功能,使其成为城市空间测量的精确基准。
多方案对比研究
整个设计过程,堪称一场精益求精的探索。设计团队透露,从材质比选、文字考证、纹样选取到主题浮雕的定稿,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多方案的细致对比与研究。铜雕外围,16块石板的铺装巧妙营造出玉璧环绕的视觉效果,辅以嵌入式灯带与铜环,使主体雕塑在夜间也能熠熠生辉。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周边配套的8个景观护栏。其造型灵感来源于汉代宫灯,古朴厚重,体现了与建城历史相呼应的时代风格。护栏底座上阴刻的“南昌”二字,其字体考证自“里耶秦简”,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设计团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考据的严谨。
持续匠心灌注
由于城市原点坐落于八一广场这一具有特殊政治与文化意义的空间正中心,设计的协调性与实施的可行性至关重要。设计团队前置统筹,全面考虑了铜雕与现有广场铺装的衔接过渡、整体灯光效果的协调统一,甚至细致到保障日常仪仗队的通行需求,确保了项目在融入八一广场既有庄重氛围的同时,不失其作为新地标的独特魅力。
从图纸到实物,离不开持续的匠心灌注。在铜雕制作与施工的全过程中,设计团队多次深入工厂与施工现场,深度参与制作、安装与调试的各个环节,在实施现场对方案进行反复推敲与细心打磨,确保最终呈现效果与设计初衷高度一致。
如今,当市民与游客驻足于八一广场中央的圆心,脚下感受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的起点,更是一段跨越两千二百余年的历史回响。这处凝聚了无数智慧与心血的城市原点,正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讲述着英雄城的过往与今朝,成为串联城市记忆、激发文化认同、彰显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洪观新闻记者 万磊)